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63章(2 / 2)

&esp;&esp;他们先前怀疑所谓的秦二教学造反是真是假。

&esp;&esp;现在不用怀疑了:

&esp;&esp;仅凭这一句话,就足以看出秦二是真想教百姓造反推翻昏君。

&esp;&esp;【造反卷第一章 是详细描写陈胜吴广起义,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,但秦二给出了极高的赞誉。】

&esp;&esp;【秦历13年七月,陈胜被征召戍边,途中在大泽乡被大雨阻路,不能如期抵达渔阳。】

&esp;&esp;【误期会被按律处死,所以陈胜吴广鼓动900余名戍卒杀死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,这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的开端。】

&esp;&esp;【反正都是死,不如去造反。】

&esp;&esp;【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!】

&esp;&esp;【你们这群没文化的,瞧瞧人家陈胜怎么说的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。】

&esp;&esp;【煽动性差距太大,结论是不如古人。】

&esp;&esp;【啧啧,都不是造反的料啊。】

&esp;&esp;【虽然我煽动不了别人,但我容易被煽动啊,怎么就不是造反的料了?】

&esp;&esp;【……好有道理,我竟无言以对。】

&esp;&esp;“胡亥竟敢更改《徭律》?”

&esp;&esp;嬴政对黔首造反深恶痛绝,但失期就要被处死太过严苛。

&esp;&esp;这些戍卒确实可以说是被逼造反。

&esp;&esp;秦法对失期的处罚很明确:御中发征,乏弗行,赀二甲;失期三日到五日,谇;六日到旬,赀一盾;过旬,赀一甲,其得(也),及诣;水雨,除兴。

&esp;&esp;失期十日以上,只要最终到达地点,也就处罚一个甲胄的钱。

&esp;&esp;若是大雨这样的天气导致的失期,则可以免于处罚。

&esp;&esp;胡亥将律法改得如此严苛,无怪乎两年时间就引得举世反秦。

&esp;&esp;嬴云曼穿越过来之后才知道,始皇帝时期的秦法居然会人性化到考虑雨雪天气。

&esp;&esp;胡亥可真是蠢出新高度。

&esp;&esp;不过秦法改成这样,怎么会只派遣两名将尉押解戍卒?

&esp;&esp;就算胡亥没脑子,当地官员也没脑子吗?

&esp;&esp;………

&esp;&esp;陈胜开始觉得不对劲了。

&esp;&esp;如果他被征召去渔阳服役,以他的军功应当可以担任屯长一职。

&esp;&esp;路线上也是先到大泽乡,再去往渔阳。

&esp;&esp;他不甘心一辈子与人佣耕,也确实不认为王侯将相天生就更为高贵。

&esp;&esp;他说出过“苟富贵,无相忘”,有一定的学识。

&esp;&esp;越想越不对劲。

&esp;&esp;陈胜只能祈求天幕上的陈胜不是自己,又或者他也名列秦二的名单之上。

&esp;&esp;不然凶多吉少。

&esp;&esp;【造反随堂测试现在开始:请问截止到目前的史实,陈胜共使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造反小技巧?】

&esp;&esp;项羽什么也没看出来。

&esp;&esp;作为贵族出身,他甚至反感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这句话。

&esp;&esp;他认为陈胜这种需要服秦朝徭役的黔首,就是天生比他更为低贱。

&esp;&esp;“不过是造反的失败者,何必去学?”

&esp;&esp;项梁欲言又止。

&esp;&esp;算了,只要项羽讥讽的不是秦君或军中统帅,那随他去了。

&esp;&esp;毕竟他也没看出陈胜的作为有什么好学的。

&esp;&esp;………

&esp;&esp;煽动性?

&esp;&esp;虽然陈平不打算谋反,但不影响他多加学习。

&esp;&esp;能被秦二评价为“成王败寇”,陈胜吴广的起义即便失败也必有可取之处。

&esp;&esp;譬如同样是煽动,“等死,死国可乎”就比“反正都是死,不如去造反”煽动性更强。

&esp;&esp;煽动之事,并非只能用于谋反。

&esp;&esp;【一个简洁明了且朗朗上口的口号!】

&esp;&esp;【得一分!】

&esp;&esp;【造反一定要有口号(也可说是简单明了的主张)。】

&esp;&esp;【注意:口号需要因时而异。】

&esp;&esp;【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”针对的是误期的吴广,煽动性拉满。】

&esp;&esp;【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煽动性就没那么强了。】

&esp;&esp;【可这句话被秦二放在《历史》卷首诶,数百年来鼓舞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抗争意识。】

&esp;&esp;【因为口号除了煽动性,还有适用性。】

&esp;&esp;【前者能有效煽动九百误期的戍卒,但对其他人毫无作用。】

&esp;&esp;【后者针对所有百姓,甚至不止当代、还有往后世世代代的百姓。】

&esp;&esp;【二者此消彼长,具体侧重就得看当前局势更需要哪种。】

&esp;&esp;【谢谢老师,我懂了!】

&esp;&esp;造反的知识以奇妙的方式进入脑子,就连文盲都知道了口号的重要性。

&esp;&esp;简牍需要刻字才能长久记录,故而都会尽量寻求简洁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